查看原文
其他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坚持才能迎来春天 | “牛”在温医

“牛”在温医

日前,温医大官方微信开设“三牛精神我践行”专栏,聚焦温医大一线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激励广大师生以他们为榜样,以“三牛”精神砥砺干事创业,以实际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今天,我们推出第七期,故事的主人公是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院长刘晓冬。

往期推送:

陈忠孝:为添教学一粒“米”,坚守六年,只为初心 | “牛”在温医

陈高帜:科研这条孤独的路,需要一颗强大的心 | “牛”在温医

李健:教学近四十载,以热爱守望初心 | “牛”在温医

滕红林:“走路带风”、工作狂、骨科医生的日常

……

刘晓冬,2018年来到温州医科大学担任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院长一职。作为全国放射卫生领域的专业人才,他的到来,为学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厚脸皮”厚植出新学科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作为2016年合并成立的学院,学院各个学科基础较为薄弱。刘晓冬从一开始就认识到,想让学院在未来的发展中“杀出一条血路”,必须建立学科特色优势



经调研,刘晓冬发现,辐射防护与应急救援技能人才紧缺,放射治疗领域人才缺口也相当大。于是他想到在国家核能、核技术“一带一路”跨越式发展战略背景下,依托温医大临床医学办学经验,深耕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医防融合,平急结合”的特色,开设放射医学专业,致力于肿瘤放射治疗,又兼具预防医学特色,培养具有肿瘤防治能力和辐射防护能力人才。


在此之前,全国仅有三所培养放射医学人才的高校,温医大作为一所地方医学高校,想要获批设立放射医学专业,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相关学科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刘晓冬凭着他的“厚脸皮”和“三寸不烂之舌”,多次前往北京、上海、吉林等地“挖”人,这其中有他曾经的同窗、研讨会上认识的朋友、业内的朋友的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大多数在原单位都是科研骨干,家庭也都已经在当地稳定下来了。想要动员他们来温州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一些朋友开始也没当真,客套一下随口答应下来,没成想刘晓冬电话、微信不断,“他们终于有点动摇的时候我就赶紧买机票飞过去了, 趁热打铁,去一趟不成去两趟,两趟不成就三趟,说我脸皮厚就厚呗,人能过来就行。”


学院去年刚过来的教师胡步荣说:“他很诚恳,关于专业发展前景的想法很清晰也很实在,最重要的是觉得他‘浑身都是干劲’,跟着他去温州应该不会错。” 


人是来了,要想留住他们,还需要有施展拳脚的实验室。由于学校目前实验室地方短缺,给PI(学术带头人)安排实验室成了刘晓冬的心病。“到处碰壁,大家都说自己没地儿。”刘晓冬想到了在附属医院(含非直管)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的办法,既解决了学校目前实验室地方短缺的问题,又为附属医院的慢病管理、特色诊疗发展送去了“新鲜血液”。


在他的努力下,学院放射医学师资队伍建设达到新高度,放射医学专业专任教师团队包括全军领军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亚太医学物理培训委员会主席、省市151人才及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学会主任委员、常务委员等20余位高层次学术者,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


2019年,温州医科大学放射医学专业终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成为国内第四所培养放射医学人才的高校。在此基础上,2020年学院预防医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因此发展为以放射医学为龙头,五大卫生齐聚,医防融合的特色学院。


2020年,放射医学首次招生。刘晓冬本人还亲自在线上、线下围绕专业特色、就业领域与前景、安全保障等进行招生宣讲,首年招生录取分数线高出一段线近30分。


“一根筋”跟进出新研究院

2019年,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与苍南县拟推动核电站落户苍南。放射卫生作为公共卫生的“五大卫生”之一,刘晓冬觉得这又是学科发展一个机会,希望通过共建研究院实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浙南放射医学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主楼


在他的推进之下,2020年3月,苍南县人民政府、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一行来我校交流,会上对刘晓冬起草的三方共建浙南放射医学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合作协议进行了论证。“想做成一件事情遇到的困难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比如引进人才、建立研究院这些事,过渡期的时候难免会造成现有资源的竞争、原有人员平衡的打破等问题,会导致暂时的利益分配不均衡。但是‘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我生性乐观,觉得只要是对的,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刘晓冬说。


2021年3月,三方共建浙南放射医学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合作签约仪式在苍南正式举行。不久,浙南放射医学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成功注册,聘任刘晓冬任研究院院长。9月,浙南放射医学与核医学应用研究院在温州马站正式揭牌,标志着研究院前期筹备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始进入科研工作阶段。



研究院各阶段的工作看上去仿佛很顺利,进度也没有耽误,这背后是刘晓冬和他团队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我们很多大事小事都需要他来定方向、给决策,他为了更清楚了解研究院的情况和进度,常常也是连续三五天就住在工地简陋的值班室里没有回去。他这么辛苦冲在前面,我们后面这帮年轻人也不好偷懒。”团队成员黄宏说。


从研究院管理制度、工程改造协议、工作人员培训,到研究院仪器设备采购公开招标、楼层分布,刘晓冬都能如数家珍般地说个所以然来,甚至食堂要供应什么菜品,他也交代要兼顾来自各个地方同事的口味:“不能让大家流血流汗又流泪,要尽可能地给大家一个舒适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心搞科研。”在不懈努力下,浙南放射医学与核技术应用产业学院也终于建成,同时成为浙南卫生应急综合保障基地的重要依托单位之一。


“不忘本”步往新的春天

“公共卫生面临着‘做得好觉得你没用,做得不好觉得你更没用’的尴尬处境”,这是刘晓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有句话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而刘晓冬便是,看清公共卫生的处境之后,依然热爱着这个事业。



晚上编教材到凌晨1点,第二天又早早起来上一上午的课,上完课后马上就要赶去开会……这对刘晓冬来说是家常便饭。“很有想法!很有激情!很有冲劲!”几乎每一个与刘晓冬共事过的人都这么评价他,“而且他从来都不午睡,早上起得也很早,晚上睡得又很迟,无论几点找他都能找得到,感觉有用不完的精力。”还不仅仅如此,即便是全力参与学科申报、研究院建设等工作,同时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刘晓冬依然每天坚持健身、阅读等习惯,在他看来,承担育人工作的教师如果不常读常新,只读教材和教参,将是大学校园里最可怕的事之一,“精于阅读是教师最好的备课,热爱生活是上好课的教具。” 刘晓冬说。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刘晓冬带领学院教职工全力参与温州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开展了疫情研判与传播力分析、银泰聚集性事件的溯源与追踪、输入性病例与本地病例在传染力与毒性方面的差异性分析等工作。


他还将“抗疫精神”融入预防医学本科生课堂,以自身抗疫经历以及身边人、身边事生动介绍公共卫生事业的公益性、社会性,并在多个场所开展公益宣讲,以“疫情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及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相关主题,引领公共卫生在教育方面、防控结合等方面调整、变革与反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提出,要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公共卫生的春天来了。”刘晓冬说自己也更有干劲了。“当代青年科学家的责任和担当,尤为重要的是要有家国情怀,利国利他,科学研究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刘晓冬在寄语青年师生的时候如是说。而他,也正是这么要求自己的。

推荐阅读

“走路带风”、工作狂、骨科医生的日常 | “牛”在温医

教学近四十载,以热爱守望初心 | “牛”在温医

每一个被他“伤害”过的人,最后都会爱上他 | “牛”在温医

科研这条孤独的路,需要一颗强大的心 | “牛”在温医

“家人”吃得放心、开心、舒心,就是我的初心 | “牛”在温医

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温彬彬

来源 | 新闻中心

编辑 | 钟泽雨

初审 | 高拓

终审 | 王建波

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提供原创图文、音视频素材或线索

投稿邮箱 | wmunews@wmu.edu.cn

官方微博 | 温州医科大学

官方抖音 | 温州医科大学 WMU_1958

官方网站 | http://www.wm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